2024年“發展新型儲能”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新型儲能行業,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該領域的高度重視。
報告在闡述“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,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”時提到,新培育一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,商業航天、北斗應用、新型儲能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。在“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”部分,強調要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,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,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,建立一批零碳園區、零碳工廠,加快建設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。
這表明“新型儲能”已被列為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,并強調其作為國家能源戰略轉型的重要支撐作用。這一表態在延續“發展新型儲能”基調的同時,也標志著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頂層設計邁入深化階段,儲能發展也將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。
從國內儲能產業的發展情況看,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底,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73.8GW/168GWh,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%,較“十三五”末增長超過20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型儲能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,也面臨著無序競爭、產品同質化嚴重,進而引發激烈的“價格戰”等問題。儲能電芯價格兩年之內降幅超50%,儲能系統中標價持續走低,企業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,明確提出要“綜合整治‘內卷式’競爭”。報告在提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時說,要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,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,打通市場準入退出、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,綜合整治“內卷式”競爭。
事實上,針對“內卷式”惡性競爭,中央已多次發聲,去年7月,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,要“強化行業自律,防止‘內卷式’惡性競爭”;同年12月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定調,“綜合整治‘內卷式’競爭,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”。從“防止”到“綜合整治”,覆蓋主體從“行業”到“地方政府和企業”,意味著國家針對“內卷式”競爭,發出了重要的治理信號,態度更加明確,力度也將更加深入。
“內卷式”競爭愈演愈烈的根源,在于政府、企業、市場等多種復雜因素的交織影響。針對如何“破卷”,人大代表紛紛建言獻策。有觀點認為,“內卷”問題的癥結,在于創新不足以及存量博弈,應引導企業轉變競爭模式,從爭奪存量轉向創造增量,通過創新和出海兩大核心路徑走出“內卷”。
就儲能企業而言,或許可以從以下三點發力:一是堅持技術創新,苦練內功,從以價格為導向的規模擴張的量變階段,邁向以技術升級換代的質變階段,即從“價格戰”轉向“技術戰”,實現差異化創新,把“卷價格”轉為“卷價值”,推動行業向高附加值領域升級;二是優化產業布局,合理規劃成熟和迭代產能,避免重復投資,淘汰落后產能,同時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,打造產業集群,整體降本增效;三是積極拓展海外市場,發揮中國企業深厚的技術積淀與持續創新優勢,持續推出突破性的技術和產品,聚合全球資源,實現規模經濟,從而打造更強勁的國際競爭力。

